RSS

“戏”说人生之陆文龙

15 Oct

既然痴迷阿花,就先从阿花的成名戏《陆文龙》说起。陆文龙是小说《说岳全传》里岳家军中的头号猛将。他的父亲是宋朝潞安州节度使陆登。陆登夫妇在顽强抵抗金兵入侵潞安州时双双殉国,留下了孤儿陆文龙。金兵统领金兀术怜其孤苦,又敬其父母英烈,将文龙收为义子,养于膝下,勤教武艺,广立志向,使文龙十几岁时就成为南征北战的一员猛将,岳飞的心腹大患。原著中如是描写陆文龙:

“年纪十六七岁,白面红唇;头戴一顶二龙戏珠紫金冠,两根雉尾斜飘;穿一件大红团龙战袄,外罩着一副锁子黄金玲珑铠甲;左胁下悬一口宝刀,右胁边挂一张雕弓;坐下一匹红纱马,使着两杆六沉枪。威风凛凛,雄气赳赳!”

附阿花版文龙哥一张美图,真正与原著所差无几!

岳飞被逼连连败退,眼看失守。有道是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宋军看出导致金军所向披靡的不过是英勇小将陆文龙,便派出将领王佐,施展苦肉计。王佐断臂诈降金兀术,进入金军帐内,并且寻机向文龙诉说了他的身世。文龙得知自己乃是汉人,父母均死在金兀术刀下,一时间悲愤交加。从道义上来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更何况,“爹娘含愤九泉下,儿却是双枪刺向宋兵将”;然而从感情上来说,文龙与养父“幼年时谆教诲承欢膝下,成年后逐鹿兔骑马射禽。读兵书习武艺严立志向,闲策马数牛羊草原飞笑声……十六年来抚养恩,十六年来教诲深。十六年来恩义长,十六年岁月难灭泯”;而且,越剧舞台上怎么能没有爱情戏,因此还有“更难忘琼芳妹情如手足,对文龙心至诚无限深情”。一时间陆文龙陷入了纠结与迷茫。走也不是,留也不是,一个十六岁的孩子,需要面对的是忠孝道义、国恨家仇。

金兀术得知文龙已经了解真相且有心归宋,又急又恨。恨的是养虎反被虎伤残,养了16年的孩子,居然还是选择了生身父母;急的是文龙一旦归宋,就犹如一把宝刀赠敌手,文龙不但武艺高强,而且做了16年小殿下,对金兵的排兵布阵、金兀术的战略方针都知之甚详。金兀术越是不让走,文龙越是心切,最终在叛逃的路上被金兵追上。琼芳在金兀术与陆文龙之间周旋,要他们念及父子情谊;然而男人在家国大事上,从来就没有顾及过手足情深、儿女情长,一场乱战,琼芳成为了牺牲品。戏曲结束时,文龙抱着琼芳的尸体远去,或许留给我们的美好遐想是,他们一起去过了琼芳所向往的生活:“倒不如双双同远去,并骑跃马离战场。寻一个无争无执地,做一个无忧无虑世外郎。明月清风独自享,山野共渡好时光”。如果真的忠实于原著,文龙回归宋朝,那么他要面对的愧疚、纠结、迷惘和痛苦,将是一生难尽。

这出戏是相当精彩的,人物丰满,情节紧凑,感情起伏强烈,对演员的要求也很高。前半段陆文龙是享尽荣华英勇无敌的金邦小殿下,快乐,骄傲,志冲云霄;后半段是融合了国恨家仇分不清生恩养恩的断肠人,伤心,痛苦,雏燕离群。最戳泪点的是文龙得知真相后一病不起,金兀术前来看望。文龙心中对养父又爱又恨,再也受不起他的慈父眼神,唱到,“猛想起儿时教我习枪法,我一时失手他鲜血淋。当时也是这般近,当时也是这眼神……”。这唱词,混合着阿花声情并茂的表演,似乎把观众带到了草原上,山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金兀术不是那个要灭宋室的一代枭雄,而是一个慈爱的父亲,手把手的教自己的孩子骑射。小文龙不过及腰的身高,手持弓箭却有模有样。金兀术唯恐孩子没有经验伤到自己,因此用手护着,却不想这一箭却射在了他的手上。文龙看到鲜血,惊慌失措,金兀术却拍腿大笑,一把揽过小文龙,直夸,我儿这一箭射的好,有力道,是我金邦狼主的儿子!那一刻,父慈子孝,大概是印在了文龙的脑子里。而如今,要他认祖归宗,就是舍弃这份父子情;要他回归家园,便是与父为敌,以后只能沙场相见。金兀术的恩,他还不了;金兀术的情,他也辜负了。这样坎坷的身世,注定了他是个悲剧的人物。世间安有双全法呵!

《说岳全传》里的故事自南宋就开始在民间流传。当时的人们维护正统的汉族的统治,凡是边疆少数民族扰境的,都是番邦,是异类。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在当时这样的认识下,人们笔下的人物与故事也秉承了这样的价值观。因此文龙作为一个正面的文学人物来说,必须归宋。在这种情况下,金兀术的父子情,与琼芳青梅竹马的情谊,都只是用来点缀这个人物,增加他的悲剧色彩,但歌颂的却还是他虽有这百般的牵挂万般的爱,最后还是做了“对”的选择,归于岳家军,横扫金兵。倘若他顾念了情分留在了金邦,那便是数典忘祖、卖国求荣、贪恋荣华的卑鄙小人了。有时候既可笑也可叹,古人对家邦的忠诚凌驾于个人感情及家庭感情之上,为了护主牺牲自己的、牺牲自己儿子的,历史上难道还少吗?爱国,是对一个人道德上极其高的要求,当与自身利益相冲突时,要舍小家护大家,这样才可以青史留名,代代传颂。

然而,戏文里顾小家的人难道都遗臭万年了嘛?非也。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杨四郎。杨家将是一个流传于民间千百年的传说,歌颂的就是杨家满门忠烈,正如戏词里所唱:老太君德高望重松不老,杨元帅中流砥柱正气浩。众叔父为国捐躯传千古,众婶婶气贯长虹肝胆照。八姨九姑皆英武,烧火的丫头也武艺高。杨家的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姑姑姨姨,一个一个顶天立地龙腾虎跃!然而就在这满门忠烈里面,出了一个杨四郎杨延辉,战前不敌辽邦,被萧太后擒回,后将杨字拆开,改名“木易”。萧太后欣赏其貌好才高,便招其做驸马,与铁镜公主配婚。杨四郎在辽邦一住就是十五年。这十五年来,辽宋年年动兵戈,虽然戏词里不交代,但是杨四郎作为辽国的国婿,想置身事外不为萧太后出谋划策还能保住自己的隐秘身份,恐怕不可能吧。这十五年来,杨延昭与铁镜公主相亲相爱,还生下了小阿哥。

这一日,萧天佐摆天门两下会战,谁料领人马到北番的是杨四郎十五年未见的亲生母亲。他想潜出去拜一拜母亲,只怕身份再也隐瞒不住,因此不得不向妻子铁镜公主道出了真实身份,要公主为他盗出营令牌,他好去宋营“探母”。公主怕他一去不回,因而要他跪地发誓,要他快马加鞭一夜还。要说这个铁镜公主还真是心大,或许是番邦公主没有受过忠孝节义的教育,不了解我们宋朝男人的家国天下的人生观。如果此时被放走的是陆文龙,大概就不会再回来了。然而《四郎探母》这出戏有他独特的历史背景,具体来说,是被慈禧太后一改再改,继而捧红的。慈禧自己就是个“番邦”太后,或许她也不太在乎中原男人的家国观吧。

杨四郎因得公主相助盗取令箭,连夜回去探望母亲。值得一提的是,佘太君虽然是戏台上威风赫赫的保国臣,丈夫儿子都死在战场上,自己还带着众儿媳出征,然而她见到自己不忠不孝、背信弃义、没有一死以全忠烈的儿子,并没有像书中的那种正义忠烈的形象一样,拿起宝剑劈死这个还有脸回来的不孝子。要知道兵败被俘可是大罪。李广的孙子李陵就是因为寡不敌众被俘,还没有像四郎一样被敌国召为驸马呢,汉武帝就灭其满门,连帮着说了两句好话的司马迁也获罪。杨四郎此举,想必是连累了杨家。就算皇帝念在杨家一门忠烈不予许多计较,杨家在开口忠闭口孝的朝堂上,多少也有些脸上无光吧。然而佘太君顾不了这些,她生了七个儿子,死了四个,遁入空门一个,失落番邦一个,她只是一个年老心碎的母亲,一见娇儿泪满腮。在得知杨四郎在番邦成为驸马时,急忙追问,“夫妻恩爱不恩爱?公主贤才不贤才?”这才是一个母亲最关心的吧。儿行千里母担忧。家庭和睦,夫妻恩爱,才是幸福的根源,那忠义牌匾、贞洁牌坊,也不过看着好看吃着苦罢了。

杨四郎探母完毕要遵照许诺公主的誓言回辽邦。虽是大家都舍不得,但是倘若杨四郎不回,公主私盗令箭,其罪可诛。佘太君终是不愿她素未谋面的媳妇与孙子受罪,含泪挥别四郎。其实如果细论起来,在封建的伦理道德观众,杨四郎若选择天伦忠孝,舍妻舍子难道不应该被歌颂嘛?况且那萧太后就未必会杀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和外孙子。但是杨四郎走之前曾跪地盟誓,“我若探母不回转,黄沙盖脸尸骨不全”。常言道举头三尺有神明。杨四郎难道真的害怕自己黄沙盖脸尸骨不全嘛?我看未必。对他来说,陷入此等纠结境地,死恐怕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懦弱的解决方案了。他最终选择的是忠诚于夫妻之间的信任、夫妻之间的誓言,因而回转辽邦(其实此处有一纠结,杨四郎是有结发妻子杨四嫂的,他失落辽邦,四嫂在杨家守寡。因而四郎停妻再娶又是罪名一桩。告别老母还可以说与公主夫妻情深,抛弃糟糠却不能草草解释。因后人爱着四郎这个角色,为让他免于纠结,免于深陷不信不义,干脆删掉了四嫂的戏)。

杨四郎与陆文龙,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却在类似的境地里,做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其实我觉得有些好笑,号称女子戏剧的越剧舞台上,居然出现了被士大夫的道德观所歌颂的陆文龙;而号称男人看的京戏,却演出了选择小家舍弃大家的杨延辉。文龙最后一次面对金兀术,阿花用一个飞跪体现了他内心的挣扎,真是让人心痛、心焦;而故事的最后四郎与铁镜公主夫妻双双银安进,却也是让人长舒一口气。

《四郎探母》是京剧里地经典剧目,一直传唱至今。人们没有过多怪罪杨四郎,因为他到底还是守住了做人的底线,没有叛国之后再叛家。既然不能崇高,至少不能猥琐;既然不能报国,至少不能负心。他只是历史长河中又一个无奈的人。善良的看戏的人们甚至期望着他在辽邦能够和公主恩恩爱爱就这样白头到老含饴弄孙,不要做那个满门英烈为国捐躯的杨家将,就做一个平凡的田舍翁好了。平凡有什么不好?就让杨四郎有普通人的愿望,普通人的悲欢,与普通人的追求吧:灯火融融的家,脚踏实地的平祥。至于文龙,提到他,只能是一声叹息。他选择了崇高。崇高的人总是要人仰视的;他选择了牺牲,牺牲的人总是让人怜惜的。他选择了道义、民族、国家,因此他孤苦一生。就像我所崇拜的昂山素季,那个崇高又惹人怜爱的女人!

曾经的曾经,以“愤青”自居并引以为傲,并且嘲笑那些从来不“愤”的人,麻木不仁。而如今,渐渐成熟起来,莽撞成长为勇敢,偏激变成了执着,幼稚进化为激情。那些空的大的所谓高尚的已不再吸引我,我明白了汪国真所说的“不要以为前方有一面旗帜哗啦啦的招展,后面就一定会有我的步履。我不崇拜,我不理解的东西。”有时候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变得世俗了,变得麻木了,被近处的人生限制,乃至看不到远处的风景了?此时我就来看两场大戏。文龙让我心碎,四郎却让我欣赏。我像四郎一样,逐渐承认了自己的平凡。是的,我平凡。那空阔的大话,那空中的楼阁已煽动不了我,我要的是泥土的芬芳晨曦的灿烂。然而,在我平凡的生活中,我却还有崇高的人格。我虽不是那为国捐躯为理想献身的,我也是经营着和平储存着善良的。我守住了底线: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

从戏曲的群众基础上来说,《陆文龙》没有《四郎探母》流传的广,大概是因为让人心痛的英雄,人们不忍心一看再看吧。这个社会上,还是平凡的人多,崇高的人少。但求所有平凡的人,都能如四郎一般,守住做人的底线与尊严。

 
2 Comments

Posted by on October 15, 2015 in Uncategorized

 

2 responses to ““戏”说人生之陆文龙

  1. Christina

    October 15, 2015 at 1:16 pm

    哥哥monkey…看了你的博客,写完评论就睡觉啦~先说阿花的戏我还没怎么看,但你说的这两部戏,我都知道,我也很喜欢你做的这个对比。我慢慢觉得你在生活中,已经逐渐的推翻了那些曾经的空中楼阁,开始去追求脚踏实地的幸福。然而我仍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但我却知道,我只是很想让自己的生活快乐。努力学习是追寻心中的踏实感觉,追求爱情是追寻心中的幸福梦幻。我忽然想起了刘瑜说的那句话,上帝赐予我这样的能力,即使生活把我打倒,我还是能在数到10之前再站起来,我感谢他赐予我这样的能力,让我不管在什么样的日子里,还能发现美。

    我觉得你之前说的那句话特别有道理,我现在也害怕,哪一天我会停止思考生活,只会去逻辑的分析一件事对自己的利弊。我怕自己去过那种完全按照套路出牌的生活,会算计的去想要不要交朋友,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我不愿意做一个理智大于感情的人,甚至说,其实我的感情要远丰富于我的理智。因此我喜欢文学里的伤感与无奈,古诗词里的伤春悲秋,那些美的令人心碎的句子。甚至我自己的爱情,我都觉得有一种残破的美。是的,我不知道我是脑袋进水太多,还是真的大彻大悟,我只觉得这样折磨人的爱情,还是那么美好,那么值得我纪念。因为人生本该如此,痛着,却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所谓的无风无雨也无晴,也许就是如此吧。

    对我来说,没有几个人能这样的促心交流。我想对每个人,可能都不多吧。所以当我在夜半无人的时候,从办公室里走路回家,我还是可以引吭高歌,听着那些美的令人陶醉的音乐,有时会想起你,老邓,猩猩,陈禄明,我师兄…想到我们度过的曾经,只觉得心里温暖。我现在只觉得该问问自己的心,想要什么,那就去追寻。心里总有个梦,我一定要去实现。追寻爱情,追寻幸福,还有那个曾经的美国梦,都没有褪色。我想未来,我总会让它们实现,用我自己的方式。哥哥等我,我会来~生活有艰难,但幸福就在我们身边。神会把它降临到我们身上。

    Like

     
    • Latte

      October 15, 2015 at 3:33 pm

      Monkey 你为啥不叫Angela要叫Christina了?
      我觉得你还在过如诗如画的人生,这跟这个人生阶段相符合,挺好的呀。就像我在昨天微信分享里说的,最好的人生是既有敏感的灵魂又有粗糙的神经,既有滚烫的血液又有沉静的眼神,既有深沉的想法又有世俗的趣味,既有仰望星空的诗意又有脚踏实地的坚定。你不觉得,现在我们正在一条条的实践这些嘛?或许你的神经还不够粗糙吧,还惦记着那些美好的,不管是温暖还是伤害。是啊,在我们过分诗意的生活中,连伤害也能美好。不过这有什么不好呢?人生就一次,倘若不如诗如画,损失的是我们自己罢了。
      我并不想你所谓的“大彻大悟”。你现在是有好多纠缠的事情,比如学业,比如无果的爱情。但是有一天学业会步入正轨,正确的人也会出现,这些所谓痛彻心扉的“悟”与“禅”就会变得那么的幼稚,那么的云淡风轻,甚至不值得一提一想。你会笑自己的故作深沉与成熟,因为你会有真正的深沉与成熟。我也是一样。回过头去读自己以前的文字,发现自以为放下自以为痛的,现在看来,不过是些许小女儿的矫情。
      Monkey,守住善良,守住诗意,守住敏感。你会幸福的~

      Liked by 1 person

       

Leave a comment